我们的新闻

互动研讨:传统汽车产业向新时代的转变

【编者按】65日至6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组委会主办的全球汽车论坛第九届年会(GAF2018)在重庆召开。本届论坛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汇集中外汽车行业嘉宾,就汽车行业当前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探讨。作为全球汽车论坛的战略合作媒体,搜狐汽车在重庆现场带来即时、专业的报道,呈现思想交锋的盛宴。以下为本届年会开幕式论坛研讨环节实录。

杨泓泽:第一个问题问一下长安的朱华荣总,今天的大会主题是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刚才你讲话中也特别谈到了,长安有一个概念叫第三次创业,坦率来讲对长安还是一个大的挑战。长安是典型的从合资品牌到自主品牌,乘用车、商用车都有非常完整的生态布局。我们在每个布局上都有自己深厚的积淀和积累,同时也在每个领域遇到了别人的挑战。在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下,长安如何来建立自己的制高点?

(主持人:北京车联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泓泽)

朱华荣:其实长安面对新的格局,核心在第三次创业的版本或者计划里已经全部体现。这个版本里面有几个点我今天没讲,当然长安的目标仍然是坚定不移打造世界汽车企业。我们新一轮的目标把市占率这个问题看得更淡一点,更加注重品牌提升和效率提升,尤其是自主品牌。

效率提升是一个核心,我们认为当前之所以互联网企业要挑战或者颠覆传统汽车,其实是因为效率。所以我们提出把效率打造为长安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还有其他要素。

第二个点是聚焦,刚才杨先生说到长安的布局比较宽泛和全。在这一轮规划里,长安主要聚焦在乘用车和自主品牌。今天已经得到北京批准,我们会把长安的欧尚汽车和凯程汽车全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让长安主要的经营仍然聚焦在长安乘用上。当然,还有一系列其他措施,我想这些就是能够实现长安真正转型的一系列措施。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

杨泓泽:谢谢朱总。率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既是政府的号召,我们企业启动起来难度也是很大的。我第二个问题给北汽的蔡速平总,蔡总是一个非常有思想、高屋建瓴的人,我谈点稍微人文的问题。王侠会长在致辞中讲到了变化速度的问题,5年前的市场和10年前的市场速率完全是不一样的。整个社会和产业的变化归根到底其实是人才的变化,最新的变革对于汽车产业人才的建立、培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您的角度来讲,做汽车企业这么多年,企业如何培养未来的人才?

蔡速平:谢谢。其实杨总昨天已经把这个题目出了,昨天晚上我认真思考,主要想从三个方面来回答。第一个想讲讲汽车产业的变化给人才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个简单介绍一下最近中国汽车行业的人力资源体系。第三个讲一讲北汽在人才方面的一些想法和一些做法。

第一个,汽车产业变化,给人才带来巨变。主要是我们从传统的汽车产业,比如器械制造、汽油机、柴油机等等,开始向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这几个方面转变。我们出现了纯电的、混动的、轻燃料、自动驾驶、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变化。在变化过程当中,比如说新能源领域,又出现了轻量化的问题、充电的问题、换电的问题、电池未来的处理等等,这些可能都给我们带来了学科上的一些变化。

一些需要的新知识结构和无边界学科,要考虑怎么能够交融在一起。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最近我去了几次欧洲,去看了欧洲的几个研发机构,还有一些和主机厂对接的零部件企业,也是与我们合作的企业。比如我去看了一个高强度钢加工企业,我是学航空的,学飞机制造,后来做了20几年的汽车。在看这个高强度钢的制造过程中,我认为颠覆了传统的冲压概念,他把跟多学科、很多专业融在了一起。比如说他有模具材料的问题,有高强度钢的问题,有电源的问题和设备模具等加在一起。我还去看了一个轻铝合金的,这里面的加工,铝材料的能级和热加工之间的关系,也颠覆了原来的知识,一个热加工的铝材就把原来的车身或者飞机机身里的东西,一些铆接、焊接都取消了,这是一个学科边界发生的变化。

我还去看了一个AI研发机构,他的研发手段和试验的手段也完全不一样。这样就加大了传统汽车企业,去把人才的结构进行调整,这是我现在对于人才的一些想法。

第二个,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最近接触的整个汽车行业人才的一些事情。去年524号在上海,中国汽车人才高端会议第一次开会,我也去参加了,那次中国汽车人才提出来的就是防止恶性竞争的问题,其实就是有一些企业挖人。我认为人才流动是正确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刚才朱总也讲了要进行互补。

61号,中国汽车行业人才高端会议是在我们北汽开的,中国汽车行业的主要汽车企业,比如长安、二汽、上汽、北汽、广汽都去了,还有比亚迪、吉利,这是一部分人。第二部分是中国大部分学校去了,比如清华、吉大,还有北理工、同济、上海交通等都去了。第三部分就是中国汽车的研发机构都去了。

这些人聚在一起的主题就是在研究现在中国汽车行业在竞争这么快速发展、快速迭代的过程中,我们怎么去形成一个平台,打造一个中国汽车人才沟通学习交流的平台和一些人才库的平台,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北汽这些年发展的速度很快,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不断吸引着人才,我们对人才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但同时我们也认为由于知识结构的调整,产业人才是缺乏的,我们的人才是不够的。特别是高端的领军人才和复合型的综合性人才,我觉得我们仍然需要加强。朱总说1000多人的研发机构现在变成了4000多人,我认为还只是一个数量上的增加,其实专业性的人才增加对我们来讲是很大的挑战,和清华大学几个老师沟通的也是这样,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提供项目,提供未来发展的前景去吸引人才。

这些年我们也是从这么几个方面去吸引培养留住人才的:一是学校招聘。我们也提到了学校的专业人才不够,招回来再想办法。二是产学研互通培养,我们与一些研究机构的人才进行交流。三是在项目过程中自己内部培养。四是海外招聘。每年大概海外招聘有3场。五是合资公司的培养和反哺。在中国主机厂大部分领域都是这么做的。另外就是海外培养,比如海外的合作伙伴进行培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人才合理流动,全社会人才的合理利用,人才的流动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在这么快的发展中,怎么用人才是一个核心竞争力。


(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蔡速平)

杨泓泽:第三个问题问一下丰田的董总,大家都知道前一阵子克强总理到日本也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政治意义的访问,同时也参观了丰田汽车,那两天的新闻是刷了朋友圈的,给业界带来很大振动。丰田汽车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但一直以来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动作是偏于保守的,想听听董总讲讲丰田汽车在中国汽车是怎么布局的?

董长征:首先很感谢给我这个机会,本来我是没有做准备的,但正因为这样我也想借题发挥一下。其实说丰田的保守其实是理解的问题,现在的丰田或者说过去的丰田,也许像他们穿的一样,西装领带、一本正经,未来的丰田就像我这样,一脸不正经,要真正跟年轻人走得更近一些,更接地气一些。我看人力新势力轿车那些人参加汽车论坛都像我这样不穿西服,可能消费者的变化让我们车企有一些变化。

最近丰田提出来挑战你的不可能,什么叫挑战你的不可能?上个周我去我们北美的总部开会,我真明白了什么叫挑战你的不可能,在美国有一个互联网公司,这个公司的人可以带着狗上班,也没有看见哪个人正儿八经坐在那儿上班,站着的、蹲着的,各种姿态的都有,他们在做着非常前沿的技术,就是互联网与汽车互动的问题。

刚才华荣总跟蔡总都讲到,汽车行业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感我觉得是前所未有的。丰田已经有80年的历史了,在最近一两年丰田内部所发生的变化和丰田高层的紧迫感、危机感是从来没有的。前不久网上有好多评论讲丰田虽然是最赚钱的公司,但仍然感觉到危机,这个绝对不是在说笑的,也许明年我就没有预算来参加这个论坛了。

现在我们内部的控制是前所未有的,为什么?就是刚才两位讲到的,面对未来这些新技术的投入不是一分钱、两分钱,你要打赢未来之战,一年丰田的利润也就在200亿美元,是绝对不够的,如果不勒紧裤腰带的话,未来很难打赢。

我们知道丰田有自己的节奏,或者叫有点保守的节奏,在某些领域在全球处于领先的位置,当然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现在需要向自主品牌学习,需要向其他同行学习。过去领先的这些领域未来还能不能领先这是一个十分具有危机感的问题,也是丰田内部天天讨论的问题。不是说我们今年盈利多少、明年盈利多少,而是未来怎么能够继续在这个行业,不说领先,而是站住脚。

所以刚才讲到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丰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好像觉得也没有看到丰田的纯电动车,也没有看到多少雄心壮志。混动是我们的基础,现在销量累计应该是1200万辆了,没有多少雄心壮志,是因为在这个领域看不准。丰田这次给李克强总理汇报的仍然是外插式混合动力、纯燃料电池等,因为你不知道未来哪条路是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所以你想想看,这些路并行往前走要花多少钱?所以保守点也好、激进点也好,大家都是为了这个行业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

我希望就像这次我们对重庆论坛和重庆车展的重视一样,所以我们丰田品牌、雷克萨斯等品牌都参展,将来在这个区域到底是怎样的,一定要努力,未来真正能怎么样还真是说不准,所以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谢谢。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

杨泓泽:刚才华荣总特别重点强调了长安的核心竞争力第一个是效率,刚才速平总谈的是人的效率、组织的效率,华荣总谈的是服务的效率、资本的效率,也有参会代表提问,我认为这个举措也是通过新生力量、外部力量来提升传统行业自身的效率,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我想问一下华荣总,这种重大跨界性的合作,对于整个产业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朱华荣:其实刚才我已经涉足了这个话题。我们要看到这一轮变化,刚才我说到传统车企要融合发展,我们看到新势力造车,无论是新能源领域,还是新资本进入,又或者是新技术企业的跨界整合,其实有很大一个特征,第一我认为就是效率,第二就是体验。

你可以看到在这一轮他们对于用户的感知、场景的研究和使用,是我们传统车企,至少我认为值得长安学习;同时要更加关注客户,这是两个特征。正是因为有这两个特征,我们要促进长安快速发展。当然你说我们也可以慢慢转,但是我认为现在这个时代、中国这个时代,有一个字是我们过去都未曾感知的,就是

因此为了促进这种快速的发展,与其说我们在旁边慢慢学或者自己做,还不如融入在一块。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在讲,传统汽车也罢、新型势力也罢,融合发展是最良性的道路。所以长安就打开胸怀,拥抱互联网,拥抱一些先进的产业,今天也在这儿做个广告,所有这些新势力愿意的都可以和长安合作,产能也好、资质也好,都可以合作。

杨泓泽:谢谢朱总。也有嘉宾提问给北汽的蔡总,我其实也有一个同样的问题,蔡总刚才在报告里引入了一个六化的概念,原来是四化,蔡总他们增加了国际化和服务化,也有嘉宾提到未来服务化的业务比重会和传统的销售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也想请问一下北汽的服务化战略具体是怎么思考的。

蔡速平:我特别喜欢讲国际化,国际化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汽车产业、中国汽车行业都是这样国际化的,没有国际化、没有全球的意识,汽车产业走起来也是很慢。

关于服务化,我接着朱总刚才讲的,其实我们都要落到根儿上、落到市场上、落到客户上。市场也好、客户也好,最终的就是看给他提供的是什么服务。我觉得我们在整个输出产品的过程中,当然要让人家感觉到我们输出了很多技术、很多舒适度和比较容易操作的部分。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我们可能更多的是要输出一种文化、一种服务的理念,让客户觉得用这个产品很舒服。

北汽的服务是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是上游。上游这块我们是对供应链体系,我们作为他的使用者怎么和他对接。下游这块我们主要是对接客户,我们自己有服务贸易体系,这是北汽的十大板块之一。这个板块承担了北汽两个转型的落脚点,我们董事长提出两个转型,创新型向服务型转型,我们用的是服务贸易这个平台来做的。这个平台里面包括经销商体系,也包括我们的物流体系以及售后服务体系等等都在里面,这是一个很大的体系。

服务的第二大块就是我们从前年提出来,去年开始真正的共享汽车和共享服务,最早我们在做共享汽车的时候,我们最早还没有看到这么快,共享单车刚刚在北京满街有的时候,我们当时最开始是国家机关的公务车改革,我们想要有一个平台去支撑政府的改革。于是我们有了政府资源的服务和社会资源的服务,我们把社会这块也开始加起来了。这样我们把整个服务的产业链就做起来了。未来我觉得落脚到服务这块,我们也以这两个平台为基础,来成为我们一个经济的增长点,谢谢。

杨泓泽:谢谢蔡总。其实我也想到了我自己也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曾经所有汽车人认为我们工作的价值是为消费者创造产品,我们落脚是在车本身的,但今天似乎这个问题发生变化,似乎消费者要的并不是产品而是服务,甚至可能是不确定产品的各种服务,这也确实给我们做了十几二十年的事业带来新的要求。也把这个话题抛给董总,一个80年的丰田公司,今天非常高调的宣布要进入出行市场,成为一个出行公司,想请问一下董总我们这个业务是要正经的做还是不正经的做?

董长征:其实大家考虑的问题之一可能是服务的问题,丰田移动出行公司其实也不高调,而是在新形势之下进行变革,一种顺其自然的变革。移动出行公司这个信息,是社长在拉斯维加斯CES上亲自宣布的,丰田由传统汽车公司向移动出行转变。

这里边的含义我等会儿再说,我想先谈一个感想,我曾经在我的微信圈里说,我们这些搞汽车的人,曾几何时已经被人家边缘化为传统汽车了呢?新的汽车还没有产生的时候,大批汽车人就已经被归为传统汽车了。我那天说,王(侠)会长你也是学汽车的,应当纠正一下不是传统汽车,而是正宗的汽车。

在现有的汽车领域,我们其实还有做不完的事情。包括已经很久没有在论坛上讨论的柴油车、汽油车燃油排放问题。而国际上仍然有一些企业在坚持,因此并不是说我们讨论前瞻性问题就可以放弃现在每年数以万计传统汽车的进步。对于中国来讲,一年3千万辆汽车,新能源汽车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最根本的这一块。

现在说到移动出行,原来准时化生产是丰田的看家之宝。我们在给总理汇报时也讲,我们未来的设想是汽车应该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就出现,而不是等你需要的时候再打个电话。

我们在CES发布的是调色板,意思是我提供这样一种硬件、或者软件,各个公司如果需要得让他到这儿来,这次跟总理汇报了这样一个概念。未来我们可能会用在北京冬奥会上,目前先在东京奥运会上做一个尝试。北京冬奥会上我们希望能够有一定范围的应用,那个时候大家会看到丰田。现在讲得比较笼统,不太容易理解;真正要看到这个东西会更好理解,体验也会更好。

杨泓泽:第三轮问题,也是台下的嘉宾提出来的,问长安的华荣总,在目前汽车市场发生了非常多元的变化,我上个月在北京车展的现场,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在车展整车为主的时候,过去传统的技术展示还是很多的,今年在北京车展上展示传统发动机的企业,在展台上不完全统计可能不超过5家。大家面临着我原来的技术还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新的技术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那么如何平衡?有一位嘉宾就问到,在新能源、新技术如此不确定下,长安如何在复杂的技术环境、路线下,选择自己在投入和产出上的战略布局?

朱华荣:这是很难的问题,我们内部做规划的时候,我最开始有27种路线或者叫结构比,做到最后大概有8种,做到8种之后就发现再往下做,做不下去了,就希望聚焦。因为要投资,比如长安现在300万的销量,那未来你新能源产能投资多少?你HEV产能投资多少?PHEV产能投资多少?甚至还有燃料电池等等。

如果这个链条上从整车到动力、到零部件,你就发现这个组合越来越多,组合到8种的时候,最后我们真的组合不下去了。当然不可能8种都投这种情况,所以到后来最后决策时几乎是拍着脑袋定了这个方案,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难。

第二个,当前这个阶段如何来让风险更小,核心要回到用户、市场。你可以看到当前我们所处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很多是有计划经济的痕迹,这个话可能也不一定正确。比如说新能源这个领域里,谁能预测未来新能源的销量是多少?除了技术上的问题是行业、产业要去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领域,比如说新能源就目前的性价比、性质比等等,没有相关政策强制性的约束,其实目前是有很多问题的。

但是现在这些几乎都决定在政府手中,比如某个城市限行,什么时候限行?你要去问市长,市长也许会跟你说准备两年后,结果两年后他又调了、又升职了。比如说像出租车、网约车这些用不用新能源,那你要问市长政策什么时候下来,这个你不知道。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产生,长安认为要加强行业间的合作。比如最近大家看到T3共同发布,T3面对行业的变化,希望长安、一汽、东风三家加强战略合作,在众多不确定性领域里共同投产。比如燃料电池,长安做、一汽做、东风也做,有必要吗?没必要,三家一起投。共享汽车是不是也可以?

其实不仅仅是解决刚才说的效率或者引入更多的市场化,包括对客户的体验感知,还有一个就是降低风险,让这样一些企业去探索一些未知的领域,这样也可以缓解像长安这样的企业多头出结。

杨泓泽:如果我们有多头产品,凭借我们的经验去收割,这可能也是一种模式。

朱华荣:我再补充一点,长安有时也想合作,到一定时候收购不就行了吗?

杨泓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鼓励更多的新势力帮助我们探索、帮助我们实现。还有一个问题是问给董长征总的,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今天的所有人都是感受很深的变化和过程,同时很巧的也是中日友好协议签定40周年,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中日又回到了战略合作共赢的大轨道上,对两国人民都是非常好的。我理解长征总也承担了一个责任和义务,如何把丰田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带到中国市场上来,所以想问一下长征总,丰田在智能化和无人驾驶上有哪些考虑?

董长征:今年是中日签订友好条约40周年,中日政府都非常重视。在中日没有恢复邦交的时候,丰田汽车就邀请了中国工业汽车代表团,当时包括北汽、南汽、一汽访问日本,对丰田来讲也非常有意义。今年是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丰田应该比别人做得更好。

未来丰田要做些什么?刚才我们讲到这些新的技术,新能源、新燃料、新电池、ICV,还有自动驾驶,老实说丰田也是在向自主品牌学习。因为在很多不确定性领域里边,合作伙伴非常多,在这些领域我想加强合作最为重要。

面对未来智能网联汽车,这里有一个很大不同,以前可以把欧美日成熟产品拿到中国来,但是ICV这个东西不行。必须在中国限地开发,与限定的伙伴共同打造。这次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有一个非常重大的信息,就是中日之间要共同探讨自动驾驶领域,因为据我所知,现在自动驾驶领域世界各国的想法都不太一样。我们这次达成一个协议,就是使得丰田这样的企业,未来在中国发展的时候有非常好的机遇。中日会在信息网络化方面、汽车领域方面开展非常好的合作。

我们也想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丰田是未来国际奥组委的合作商,理论上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巴黎奥运会,这里面还包括残奥会、青年奥运会都应该使用丰田的车。所以北京冬奥会期间,我们想把这个(调色板)技术在中国落地,能够真正贡献给北京冬奥会,能够为绿色奥运做点贡献。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探讨,也希望与国内厂家合作,不管是谁的技术、谁的品牌,只要能够奉献一场空前绝后的,比哪个国家都好的冬奥会,就是咱们的成功。

杨泓泽:重庆大学的一位与会者向北汽的蔡总提了一个问题,刚才华荣总介绍了长安,北汽的品牌和大的业务是怎样规划的?

蔡速平:北汽品牌这块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在梳理过程当中,从现在的大格局来讲,自主品牌有这么几大块,第一大块是北京牌、北京汽车,北京汽车里包括北京的越野车和绅宝汽车这块。绅宝做的是乘用车,除了北京越野车是北京60年发展积累下的一个大品牌,绅宝是基于原来萨博做的,这是一大块。

第二块是北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现在有两款。第三块就是昌河汽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昌河汽车,未来主要做新能源汽车的小车部分。还有就是威旺,这块主要会做城市移动。

杨泓泽:乘用车还是商用车?

蔡速平:就是货运车,物流车这块。这样未来我们主要会集中在三大品牌里面做,第一个就是北京汽车,当然里面还会有我们的产品品牌;第二个品牌就是昌河汽车;第三个就是新能源这块。

杨泓泽:后面一个问题要问问董总,请董总向我们讲述一下,您认为在未来的消费者需求里,什么是我们消费者更关心或者说从车企的角度来讲更重要的?

董长征:关于当前的消费者需求,也是一个看不懂的事情。我不说哪一款产品,最近国内有一款互联网汽车卖得特别好,我们仔细研究了这款产品,为什么消费者喜欢?可能是因为他的宣传做得比较好。但为什么那么好卖?不仅仅是宣传,而是因为产品消费者喜欢。年轻人喜欢他在传统乘用车中找不到的东西,不管是娱乐系统,还是音响系统,年前消费者能够体验到在家里面的愉悦,所以这款车卖得很好。

将来什么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按照我的观念可能安全还是第一位。现在我们把安全放在一个基本的位置上,汽车本来就要安全。前两天我看了李书福董事长的讲话,他认为安全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有人问我建议买什么车的时候,我说30万以上的车安全性基本上都差不多,这是一个基本功能,年轻人把这个基本的功能全部交给了我们,也对我们放心。他们想要的是他所喜欢的东西。

在年轻人消费这个点上,坦率讲还要做很多研究,目前我能说的就是必须持续跟踪。前两天我们还在这个论坛上讲80后、90后,现在是讲00后,再两年讲05后了。每个年代出生的人消费观念都不一样,特别是中国,现在世界共同认为我们在消费者趋势上已经引领全球。所以像丰田这种企业会更加小心翼翼地跟踪中国消费者。因为这是一个方向,在中国的方向错了,就意味着引领全球的方向错了,我们犯不起这种错误。

杨泓泽:谢谢。最后一个问题是广汽的一位朋友问朱总的,确实像刚才长征总讲到的,消费者发生了一些我们不可预知的变化。比如人跟电脑的交互关系,过去是键盘,后来是鼠标,现在是触屏,未来可能是语音,这种方式可能在发生很多变化。我理解刚才董总讲到消费者的需求,未来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更好看和更好玩,可能对品牌的忠诚度会下降,但是对产品的要求度会更高。这位朋友提出的问题是:未来设计在整个汽车业务上会占据怎样的位置?你理解一个汽车厂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设计方式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新、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

朱华荣:这个问题把握到了核心,其实对于不同的时代追求当然不同,但是人类对美的追求是永恒的。所以这里面就体现出我们对美的追求和美的审视其实是一样的,所以对于这一点我认为造型本身会成为未来汽车企业或者汽车基本的一个要素,而这个要素可能就是01的关系,认可了就买,不认可看都不会看。

在这一点上长安也是一样的,我们起码花了50%的精力在这里面去研究对于未来的把握。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不说太远,今天你看到的过去传统的三厢轿车领域,今天无论你怎么做,你发现用户都不买账,因为这个状态几十年了,大家觉得老了。所以你现在看到在乘用车领域、轿车领域很难做。

我们再看原来疯狂增长的SUV,这种造型大的格局大家已经看得太多、时间太长,未来我判断一个新的造型体态会出现。20年以后会大幅度取代现在这些传统的造型,所以这是人类发展一个基本的概念。当然我们在这里面的投资也很大,除了我们在重庆建有自己的造型中心之外,我们在美国、在意大利、在日本都建有造型设计中心,其实就是融全球资源和造型的优势,来发展我们中国的汽车。

 【文章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版权所有 © 2017 杭州驭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yuyuanhz.com浙ICP备16019709号-2